首页 >> 改革动态 >> 市委 >> 正文
 
普洱改革亮点新态势五则

来源:普洱政研网 时间:2020-03-30 阅读:


 

思茅区推行“三治”委员会探索乡村治理新实践

为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村民主动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思茅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推行村民“三治”委员会试点,全面构建新时代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强保障、以德治扬正气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导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一是以党组织书记为“总指挥”,夯实治理根基。成立由村党组织书记任主任的“三治”委员会,始终将党的建设、党组织作用发挥贯穿于乡村治理全过程,把党建工作融入“三治”委员会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各要素,带动群众全面参与社会治理,引导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同时,建立镇、村、组三级督查考核机制,每月对“三治”委员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督查结果作为村干部绩效补贴发放依据之一,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提升干部管理水平,营造干事创业良好氛围。二是以“三治”委员会为“主抓手”,打造治理新格局。“三治”委员会设主任、生产委员、生活委员、治安委员、宣传委员等,主要负责执行村规民约并管理集体事务。委员会还采取分片包户负责制,每人负责管理、服务一定数量的农户,每周召开1次例会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问题,每月组织召开1次群众会学习相关政策。同时,每月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村规民约执行情况评比排名,每半年计算1次积分,排名前3名的给予奖励,获优秀的农户优先给予享受惠农政策,排名后3名的纳入黑名单管理(受到刑事处罚的一律纳入黑名单处理),黑名单考察期内不得享受除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规定的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财产权利外的其他权益。三是以村规民约为“坐标尺”,助攻乡村治理。改变以往村规民约“假大空”的弊端,按照“一村一策”、“易记、易懂、易行”的原则,坚持以激发内生动力和民风建设为重点,组织村民开展《村规民约》修订完善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表决通过后及时生效,确保新修订的村规民约接地气、顺民心。同时,组建5至7人村级“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贤达、老军人)工作队,积极开展政策宣传、调解矛盾纠纷、评议乡风道德等工作,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全区乡村治理迈向新台阶、实现新飞跃。


 

勐先镇谦乐村借力土地流转打造增收新样本

宁洱县勐先镇谦乐村以党建为引领,将发展专业合作社与村集体土地流转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集体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与规模化经营,成功迈出了“党组织+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的路子,进一步激发群众内身动力,积极参与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稳定脱贫质量。一是党建引领,让合作社“转”起来。谦乐村党总支书记始终坚守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初心,带领村两委成员及部分党员共15人,以每股股金1000元筹措8万元作为股金注册成立谦乐村安乐寨蔬菜专业合作社,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理事长,建立规章制度。在财务管理上,将专业合作社账务独立为一体,聘请专业会计人员负责,村级财务人员不得参与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在利益分配上,按照3:4:3的比例分配,即:30%为集体经济、40%为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30%为股金红利;在发展创收上,合作社与企业签订协议种植无筋豆、荷兰豆等产品,根据不同的产品每公斤收取不低于0.1元管理费,每年收入10万元以上,保证了合作社自身“造血”功能。2019年,谦乐村安乐寨蔬菜专业合作社被普洱市农科局评为市级示范社。二是土地流转,让土地“活”起来。土地流转和发展规模经营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土地利用率、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有效举措,合作社社员挨家挨户做工作、讲道理,将农户的积极性带动起来,把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并与企业共同开展土地规划和管理,发挥土地最大效益。同时,每年年底将红利返给土地入股农户、租金支付给土地出租农户,为流转土地的农户缴纳50%的养老金和新农合。目前,谦乐村已将全村68%的土地进行了流转。三是产业发展,让日子“火”起来。谦乐村按照“两片叶百亩菜千亩果”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引进镇沅县富农科技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元江云航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合同,明确保底价格,并由合作社负责流转土地和种植,公司负责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农药化肥等,投产后公司按不低于保底价收回,走出“种养相加、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产业增收之路,实现由“粮袋子”向“钱袋子”的转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7361元元上升到2019年11379元。下一步谦乐村计划在流转的山地上发展规模生态牛养殖,在宁江公路周边流转的水田中种植水稻,稻田中投放泥鳅、田螺等水产品,打造集休闲游乐吃住于一体的民宿庄园。


 

墨江县探索“124”工作法实现“河常治”新面貌

墨江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紧围绕“河畅、水清、岸绿、库美”目标,探索建设“一个平台”、强化“两个监督”、突出“四个治理”,推动河(湖)长制从“见河长”向“见行动”、“见成效”转变,实现“河常治”新面貌。一是建设“一个平台”。积极探索河道保护“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投入资金建设河长制监管云服务平台,系统设有河道监测点、摄像头、水质监测设备及手机APP、电脑PC端,实现河长巡河时间、地点准确记录,漂浮杂物、河岸坍塌、污水排放等问题及时处理,切实提升河道污染的管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二是强化“两个监督”。强化政府监督:制定《墨江县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督察制度(试行)》《墨江县全面推行河长制考核问责和激励制度(试行)》,人大和政协不定期组织开展督察工作,上一级河(湖)长不定期对下一级河(湖)长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困难解决在一线、工作推进在一线。强化社会监督:设立河(湖)长制公示牌233块,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32名,健全群众投诉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举报。三是突出“四个治理”。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改变种植习惯、实施农药化肥减量行动等方法,治理农业面源污染;采取严格采砂许可、建立公司化采砂点等措施,规范开采和销售,治理非法采砂;结合人居环境提升、脱贫攻坚、美丽乡村建设和厕所革命,加强管理,积极推广“巡查员+保洁员+贫困户”等模式,发挥基层主力军作用,调动村组和群众广泛参与,治理村镇乱倒垃圾;加快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治理、重点公益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开展河湖沿岸绿化造林,改善河湖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


 


 

墨江县念好“重、准、快、硬”四字诀谱写征地拆迁新篇章

墨江县作为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地处哀牢山脉中段,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县,山区面积占比达99.98%,平整的土地资源极其稀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墨江县认真念好“重、准、快、硬”四字诀,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算好经济帐、民心帐、稳定帐,着力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切实保障各个项目落地落实,全力谱写墨江征地拆迁新篇章。2014年8月以来,全县共组织实施20余个征地拆迁项目,征收永久用地7454.8亩,兑付资金约8.2亿元。一是念好“重”字诀。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征地拆迁工作,各个项目都制定工作方案,由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牵头,1名有征拆经验的县处级领导具体负责,抽调素质过硬、业务精干、法律政策水平较高的骨干人员组成征拆工作队伍,遇到痛点、难点、堵点,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靠前指挥,全力保障项目顺利推进。二是念好“准”字诀。针对全县项目征地需求,每年年初制作征地计划图,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原则,派出征地小分队采取现场摄像等方式开展前期摸底调查和测量,一户一户的调查、一户一户的落实,切实将涉及的所有信息摸全、摸细、摸透,并及时发布征地公告,对于“抢建、抢搭、抢栽、抢种”的一律不予补偿。三是念好“快”字诀。始终把“快”字贯穿其中,项目一经确定,立即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方案、量化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分门别类入户做好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宣讲工作,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放在前,把疏导教育做在前,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配合,同时充分考虑失地农民后续生计问题,按照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大力推进产城、产镇、产村融合发展,确保失地农民有持续稳定收入,从而带动和促进整个征迁工作的推进。四是念好“硬”字诀。把征地拆迁与扫黑除恶、反腐“拍蝇”结合起来,深挖背后的“关系网”和“保护伞”,对煽动、唆使、怂恿抵制拆迁工作的所谓“带头人”,采取必要制约手段,对幕后指使、煽动被拆迁群众组织串联等违法行为予以坚决打击。


 

 

 

普洱市科技创新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新活力

为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制高点,助力全国唯一的绿色经济试验示范区建设,普洱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坚持实施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积极作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企业创新发展。一是建设一批高校和科研院所。主动适应热区经济社会发展,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高标准建设高校和科研院所,持续开展热区一二三产业发展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不断增强科研教学实力。截至目前,创办热区现代特色农业、康养旅游、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应用型人才的综合型高校2个(普洱学院、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科研院所2个(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云南分院),开展绿色产业科研创新的高校1个(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普洱茶学院)、科研院所3个(普洱茶研究院、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普洱市林业科学研究所)。二是培育一批技术创新主体。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和普洱市四大绿色产业,积极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规范企业研发生产,不断壮大绿色产业中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全市绿色产业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66家,其中:特色生物产业224家,占绿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84.21%;现代林产业31家,占绿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11.65%;休闲度假养生产业11家,占绿色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4.14%。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企业23家,其中:特色生物产业20户,占绿色产业高企的86.96%;现代林产业3户,占绿色产业高企的13.04%。三是搭建一批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搭建高层次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提升科研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绿色产业发展后劲。截至目前,建成服务于绿色产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9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2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室1个(国家咖啡检测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市级以上公共科技服务平台5个;绿色产业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分别为12个。四是推出一批科技创新成果。瞄准关键核心技术这个主攻方向,充分利用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加强科技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普洱茶产业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墨江海王水产有限公司实现了“一条鱼”的完整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突破;率先在国内实现石斛、灵芝、三七、龙血树叶、滇黄精、重楼野生药材林下利用的科技突破,国家批准建立林下利用野生珍稀药材基地。


 
 
 上一篇: 市委文教卫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20年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召开
 下一篇: 卫星在主持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强化责任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深入
 
 

Copyright 中国共产党普洱市委政策研究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13006159号
地址:云南省普洱市北部区行政中心1号楼主楼西侧2楼
电话:0879-2189402
 
滇公网安备53080202000333